來源:潞安化工集團網站 時間:2021-12-06 11:08:24
推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活動落地見效
民生“關鍵小事”,件件都是“頭等大事”。古城煤礦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以不忘初心、不棄微小抓好影響群眾生活的“關鍵小事”,用“為民情懷”不斷加熱“民生溫度”,通過“望聞問切”,把準脈絡,精準對接員工的發展需求,積極回應群眾的各項訴求,用心用情用力為員工發展保駕護航,切實推動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活動落地見效。
“望”群眾之需 理清工作清單
不真正了解員工群眾想什么、要什么、盼什么,就如同隔靴搔癢。古城煤礦把解決好員工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的首位,聚焦群眾“急難愁盼”辦實事解難題,結合礦井實際,針對優化審批流程、開展全員健康體檢、建立多專業人才庫、圖書館提檔升級等十項重點內容,制定了《古城煤礦黨委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重點項目清單》,持續將“群眾需要什么我們就干什么”的理念落實落地。與此同時,該礦在各黨支部廣泛開展“一線望需”活動,通過“3456+五五”黨群工作機制和一本本《民情日記》,“眼睛向下”“耳朵貼心”,緊緊把握員工所思所想、所需所求,不斷實現與員工需求的“無縫對接”。截至目前,該礦22個黨支部將130余項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辦事內容納入重點工作計劃,涵蓋服務員工2000余人。
“聞”員工之心 回應群眾訴求
“知屋漏者在宇下”。想要為員工群眾辦好事、辦實事,就要從實際出發、到員工群眾中“問病”。為及時了解員工群眾呼聲訴求,該礦暢通了24小時全天候信息網絡溝通渠道,通過電話熱線、電子信箱郵件等方式,打造出全天候網上溝通的渠道,真正做到聽群眾心聲,為群眾辦事。與此同時,為切實解決好員工群眾的“痛點”“難點”,拿出“治病良方”,該礦不斷建立和完善上下聯動工作機制,積極采取班組包保制度,將“責任田”分配到每個黨員干部的頭上,要求黨員干部按規定每月參加班組班委會,解決班組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,并將班組管理排名與包保黨員干部掛鉤,強化包保管理“一畝三分地”建設,切實打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真正讓廣大黨員在踐行群眾路線中受到教育、得到鍛煉,讓員工群眾在聯系服務中感到溫暖、得到實惠,實現“線上線下”溝通零障礙。
“問”員工之聲 服務貼近民心
該礦堅持把“群眾滿意不滿意、高興不高興、答應不答應”作為推進民生工程的核心評價指標。在基層單位中積極選取“民意代表”40余人,替員工發聲、幫員工提議,并且監督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活動的開展成效,讓員工群眾的聲音發得出,辦事成效落到實處。
同時,持續開展“職工有話說”“古城你來論”等活動,收集員工意見和建議共計100余條,解決問題40余個,讓員工有地方說話、有渠道發聲,形成一條暢通的“民意”傳導線路。除此之外,該礦還通過發放調查問卷的形式,細化“衣食住行”等各方面問題,在全礦范圍內隨機抽取員工調查,并結合員工的反饋情況來評價民生工程的推進效果,及時對收集到的意見建議進行整理、匯總,制定出相應的整改措施,確保員工群眾的聲音真正說出來、落得下。
“切”群眾之痛 優化為民服務
找準問題根源,才能更好的 “為人民服務”。在事關員工切身利益的“衣食住行”等方面,古城煤礦積極主動切準問題脈絡,下硬功、出實力,持續將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活動做得實、走得深。
在“衣”上,不斷加大洗衣房管理力度,為員工提供二十四小時的水洗、烘干、縫補、熨燙、分發“一條龍”服務,保證每名下井員工能及時穿上干凈、整潔、舒服的工衣作業;在“食”上,針對員工結構多樣化的特點,在傳統飯菜大份和小份的基礎上,推出了大份plus、小碗小碟、一兩饅頭等新形式,旨在打造員工專屬的“私房小廚”,讓員工的每一餐選擇都多樣化,讓餐盤上的種類豐富起來;在 “住”上,按照“整潔簡樸、溫暖溫馨”的原則建成四棟酒店式公寓,積極推行“五心”服務,開創了員工“早班叫醒、夜班防擾”等服務項目,實現直飲水直通、無線網絡全覆蓋,真正為員工打造“溫馨港灣”;在“行”上,科學規劃路線,積極開通了覆蓋潞州區、屯留區、襄垣縣等地區的通勤車線路6條,為廣大員工的上下班提供了便利。
(文/圖 靳濤 路軍)
責任編輯:崔婷婷
本網站所刊登的各類信息,均為潞安化工集團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轉載
直播潞安APP
微信公眾號